从“黑料”到“吃瓜”,我们看见了什么?
“黑料”,这个词汇或许在过去不那么被人们所熟知,但从近些年来被几乎所有的媒体所疯狂渲染,这个词汇已经越来越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而可以说,“黑料”精准的捕捉了现在信息时代所特有的一些氛围和形态,成为另一个点线平面下,互联网新爆炸模式。
疯狂渲染和凝聚点生态
“吃瓜”,看似与“黑料”截然不同的词语,但实则在互联网交互中,是近年来获得广泛传播的伴侣。当黑料犀利而又凌厉地袭来,火花四溅之时,“吃瓜”这个词,旋即成为每一个互联网用户对于假戏真做中,最能有效缓解紧张压力和平衡心态的方式。当互联网产业链上下游出现了黑料所指的消费场景、消费者习惯、关键人物等关键点,我们也看到了以“黑料”为展开的细胞点,快速向互联网文化底层的壳聚集。而“吃瓜”,以极高的视线调控力、对文化形态的灵活运用和极快的话语融合度,又进一步凝聚出了各个点生态,扩散出网络舆论的影响力。
黑料社,一把钥匙打开“销售员”世界的大门
在这样的背景下,“黑料”站有了崛起的土壤。而在大众的反击声中,很少有人知道“黑料”的制作方究竟是谁。而“黑料社”,以打造“黑料”平台、提供“黑料”制作工具、输送“黑料”消费人群为主要服务方向,成为这场“黑料”的制造者,被推到了灯光台下。其背后的“销售员”繁荣场景,呈现出一个信息传播的大脑模型。而通过那把“钥匙”,整个场景的操作也被简单的提取出来,让人类社会在人工智能大潮中得以深入洞悉其中的机器思维。
“黑料”的真正面貌,需要我们消费者思考的是什么
回想一下在收到“黑料”的时候,我们自己的反应是什么?是讨论内容真假,是鄙夷制造者,还是使用“吃瓜”的方式去轻松面对这个问题?无论我们的反应是什么,都反映了互联网信息时代的一些常态和状态,同样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黑料”背后的真正面貌,以及我们消费者需要思考的是什么。如何让自己获得“信息自由”而不被奴役?如何通过所接收的信息,让自己站在更高的文化自尊位置?如何以更多元开放的态度和多维思维转化方式去应对这个活跃的信息时代?我们也许需要从各种角度去思考和应对,以找到未来的出路。
“黑料”时代已经到来,我们又该如何面对?
最近传播领域又有所变化和创新,活跃于现行社交平台的“直播带货”,不仅让传统的营销模式发生了变化,还让“销售员”行业形成了一个新的流量变现模式。而相应地,更多“黑料”恶意制作和分布也获得了更加极端的操作方式。但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能够被命名为“黑料”,每个信息都应该被分析和被重视,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现实,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让我们重视“信息素养”,重视“公正性价值观”,学会正确看待各种信息,让我们在“黑料”时代中,依然能够保持清醒并行走于正确的轨道。